《詩經:國風·衛風·河廣》
誰謂河廣?一葦杭之。
誰謂宋遠?跂予望之。
誰謂河廣?曾不容刀。
誰謂宋遠?曾不崇朝。
譯 文
誰說黃河寬又廣?一片葦筏就能航。
誰說宋國很遙遠?踮起腳尖就能望見。
誰說黃河廣又寬?難以容納小木船。
誰說宋國很遙遠?一個早晨就能到達。
據《毛詩序》舊說記載:此詩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歸于衛國的衛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,因為思念兒子,又不可違禮往見,故有是詩之作。
宋代朱熹在其著作的《詩經》研究著作《詩集傳》中寫道:“衛在河北,宋在河南。宣姜之女,為宋桓公夫人,生襄公,而出歸于衛。襄公即位,夫人思之,而義不可往。蓋嗣君承父之重,與祖為體,母出與廟絕,不可以私返,故作此詩。言誰謂河廣乎?但以一葦加之,則可以渡矣。誰謂宋國遠乎?但一跂足而望,則可以見矣。明非宋國遠而不可至也,乃義不可而不得往耳。”
春秋時期,宋襄公的母親是宋國西北的衛國人。公元前661年,北狄滅衛,宋襄公的母親見國破君亡,心急如焚,意欲歸衛抗敵救國,夫君宋桓公不允,并以廢其正室之位相威脅。宋桓公一氣之下,將她遣送歸衛,并稱不準再進入宋國地界。
公元前650年,宋襄公繼位之后,想念母親�?扇粼试S母親回國,就違背了父親的諾言,是為不忠。若不讓母親回來,無法照顧,又是對母親不孝。他就在宋國與衛國的交界處,修筑了一個高臺,想念母親時就登上高臺向衛國方向眺望;至今望母臺依然屹立水中駝崗之上,成為悠久的歷史見證。
公元前638年10月,宋襄公率兵與楚軍戰于泓水(今睢縣和柘城交界一帶),不幸股部受重傷,次年因傷重不治死在睢,因在這里筑望母臺,囑葬于此;現在的湖心島上依然立著宋襄公的墳墓,史稱襄陵。
宋襄公墓又稱襄陵,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墓葬。公墓呈圓錐形,由黏土堆壓而成。此地原為宋襄公因思念母親而修建的行宮,泓水之戰負傷后在此療養,后葬于此,現行宮已不復存在。睢縣古稱襄邑就是因襄陵而得名。
|